感謝 明周文化雜誌 MING PAO WEEKLY MAGAZINE 。
與阿苗和Jae促膝而談期間,我很欣賞他們一直在以「服裝」和「衣服」來稱呼店內的產品,而不是「時裝」,因為說到底,衣服本身就是生活。阿苗稱他自己是一名服裝製作者,多於是一位設計師,他並沒有着墨於打破過往的設計,反而思考的是在添加以外,如何減省,去蕪存菁,留下衣服實際需要的元素。為了能夠製作出真正能夠連繫生活日常的衣服,阿苗也思索和探討着在香港這個城市裏,衣服需要的特質,更逐漸發展一系列的Classic產品,讓做的衣服更能像一種關於生活態度的表達,不僅只是看起來自在愜意,又希望穿著者能夠穿上服裝後,變得真正的自在,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。
「服裝完全是生活的一部分,但購買和慾望同樣是生活的一部分。」阿苗道。一個人在購物時的心態和模式,其實是人們想要怎樣的生活的表象,以及連結着一個人的價值觀。生活裏的一切都是選擇,一枝筆、一件衣服、一輛車⋯⋯等,都是選擇,人們應該思考物件如何滿足他們的慾望,以及對生活的必要,而STILL HOUSE售賣的衣服和產品,強調的是物料如何能讓人感到舒服自在,同時希望讓衣服去展現他們所提倡的生活形態,其「服裝」更是模糊着正裝與日常穿著的界線,能夠應付生活裏的不同場合,毋須刻意去DRESS UP或DRESS DOWN,而這才是衣服所賣的「自在」。
“You are what you wear”,時裝世界裏最常聽到的一句話。的確,穿著反映一個人,但同樣可以隱藏一個人。Jae指這誠然是一個有趣的命題,他認為表達和隱藏僅是一線之差,他不當打扮純粹是一種外向性的表現,反而認為衣服是一種盔甲,不僅只是覆蓋着身體,更是一種覆蓋着人的心靈,一種隱藏自己的傾向。而STILL HOUSE店內所賣的衣服都是以黑、白、灰為主,當中特別多黑色的衣服,原因是黑色能模糊觀看者的視點,令他們能夠回到衣服的物料、剪裁和廓形本身。
「穿著者應透過親身穿上,去感受衣物的價值,而非以品牌來獲得價值。」這種逆向的思維反映着STILL HOUSE的價值觀,帶着一種東方思維,他們沒有意圖要展現自我,反而希望能夠摒除各種標籤,透過衣服去幫助人們發現自己、找到自己,而不是為了讓人們去成為別人。 沒有一個人是與生俱來就找到什麼是自己想要的,衣服亦然。記得訪問當天,我問兩位怎樣看「很努力地讓自己看起來毫不費力」的人們,二人笑說這是一個過程。就像他們本人,以及品牌風格蛻變至今天的模樣,其實都是經歷着一場接一場的思想探索,以及對時裝穿衣習慣的改變與選擇。若能抱緊這種活在當下的感覺,享受尋找、發現自己的過程才是最重要,因為我們都是這樣走過來的。別人笑說他們是「佛系」,我看未必如此。
(節錄明周雜誌對STILL HOUSE的專訪 — 1月份時裝故事 )
明周雜誌網上版本原連結:明周文化網上專題
STILL HOUSE | G/F, 25 Haven Street, Causeway Bay, Hong Kong.
TEL: +852 2312 7007
Open 13:00-21:00